xm app官网

什么是尽调?(2025年01月22日)

XM

接上篇,我们今天聊一聊什么是尽职调查,尽调与审计的区别 ,咱们不是专业的科普,所以我也就不说什么标准的概念,我就说我个人的理解 ,肯定有片面的地方,你们就当段子瞎看。

当A要与B发生合作时,包括但不限于:投资、借贷 、重要采购、战略合作等。

A需要对B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 ,包括但不限于:资产质量、财务情况 、债务风险、市场占有率、技术能力 、风评舆情等 。

A对B的这个了解过程,就叫尽职调查。

很多时候,这个调查会延伸到B的股东 ,股东的股东,妻儿老小等。

那么按项目类型分可以分为:融资并购类的尽调、信贷类的尽调、背景类的尽调等 。

按具体尽调内容又可细分为:财务尽调 、法务尽调、技术尽调、市场尽调等。

按照尽调的手段也分为:明调(被尽调方知情的情况下) 、暗调(被尽调方不知情的情况下)。

市场上需求量更多的是财务尽调和法务尽调 。

原因很简单,对于甲方来说 ,财务 、法务信息是他们不知道并且很想知道的信息 ,其他的信息也很重要,但甲方大概率是知道并且想明白有结论的事。

拿投资举例子,大多数投资并购 ,以及国家鼓励的并购,分横向、纵向。

横向就是同行业之间的主体并购,纵向就是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投资并购 。

所以对于A来说 ,B不管是他的同行,还是上下游,A对B的技术、市场占有 、品牌舆情等是很了解的。

所以他更关心 ,行业信息以外不为人知的财务信息、法务信息、以及B股东的个人信息等。

A一定是看重了B的什么东西,才想要并购,这个东西可能是专利技术 、品牌、团队、市场占有率 、供应链等等 。

所以这类的尽调报告其实是没有必要写什么行业分析的 ,完全是班门弄斧,哗众取宠,人家甲方本来就已经是行业大佬了 ,你还多此一举的分析一遍行业 ,毫无意义 。

你受雇于A,就一定先要搞清楚A的情况,了解清楚他知道什么 ,他不知道什么,他想知道什么。

A也有可能是一个投资机构,比如就是私募 ,他们会投资很多企业。

但是你们没发现么,一般的投资机构都会有固定的投资范围,而且会固定投资企业的生命期 ,有专门投早期的,有专门投pre ipo的,而且投资风格也会比较固定 。

而且机构里也会有相关行业的专家 ,专门研究行业信息,咱们现在不讨论这些专家的水平哈,就说逻辑。

所以对于机构来说 ,也是更想知道收入、债务、资产 、预期等相关信息。

所以很多时候 ,甲方并不需要你长篇大论地写上百页的报告,他们更多就需要你论证几个关键问题,你就论证好这些就行了 。

当然这些年有很多跨行业收购 ,一度很流行跨界竞争,多元化经营等等。这个时候可能确实需要做一些关于市场,关于技术的尽职调查。

那么关于信贷类的尽调呢?

借贷就让这个事变得更简单了 。

就更是只关注抵押物、资产质量、还款能力 、现金流 、债务、信用记录、不良嗜好等情况了。

所以市场上主要还是以财务尽调和法务尽调为主 ,而且这二者很多时候是相互掺杂的,属于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
那么尽职调查与审计的区别是什么呢?

我个人觉得最大的区别 ,就是甲方不一样 。

尽职调查大多数时候是A聘请我去调查B,A是我的甲方,给我付钱 ,我需要调查清楚B,对A负责。

审计大多数时候是A聘请我给A本身做审计,出报告 ,我的甲方是A ,被审计方也是A。

这就有的时候很难独立客观了,也是这些年审计行业的诟病,今天不讨论这个 。

有人会说 ,审计有很多时候也会出现股东层审计管理层,母公司审计子公司,上级单位审计下级单位等等 ,但其实他们还是一个大的整体 。

其实尽职调查也经常出现,A出钱请我们给A出一个尽职调查报告的情况,我们做过挺多的。

大多数是A有融资需求 ,初期对接投资方,给人家看一看。

投资方必然不会采纳这份报告,他们还会自己做尽调 ,但他们会通过A自己提供的这份尽调报告,快速的了解A,其实你可以理解为是A的一个比较专业全面的自我介绍 。

这个市场需求其实是很大的 ,这也是为什么会存在金融中介的原因 ,撮合的价值很大的。

从这里延伸出第二个区别,就是审计是有审计结论的,尽职调查一般没有一个定性的结论。

就是审计报告最后一定是有审计意见的 ,不管是“无保留意见” 、“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”、“否定意见”、“还是”无法表示意见“ 他最后都会有一个结论的 。

尽职调查报告多数是没有的,他更多的是展示尽调得出的信息,然后让报告使用者自己去判断 、权衡利弊。

我们肯定会写我们的职业判断 ,比如对他这个行业、业务、股东信用做评价。

但一般也就是某某风险较高,盈利能力较差,债务风险过大 ,实控人有不良嗜好等等 。

关于未来期间的预测,盈利模型,包括估值 ,这本身就是估计预测,所以也不能算是结论。

说白了,就是尽职调查报告多数并不能决定这个投资决策 ,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来了解情况 、砍价。

比如说原本咱们谈好的价钱是100元 ,尽调以后,有等等问题,那咱们要从新谈价钱 ,可能就是80元了 。

我做了这么多年尽职调查,我从来没见过一个项目单纯是因为尽职调查报告的否定而黄的。就算有,也是拿尽调报告当个借口而已。

审计报告就不同了 。

审计报告主要就是要最后的审计意见 ,审计意见是能决定左右公司很多事情的 。所有需要审计报告的环节,都是需要最后的审计意见。

因为审计报告是有法律效益的,公检法是认可的 ,是关系到很多其他东西的。

那么继续延伸,第三点区别,就是做审计需要资质 ,做尽职调查不需要 。

审计需要会计师事务所,需要注册会计师,需要全国统一系统备案 ,有上级部门严格的监管。

各类型报告有严格的模板 ,规范的格式,协会以及财政部每年都会检查,对执业流程程序底稿有严格的要求。

尽职调查没有这些要求 ,除了一些证券类的业务,其他绝大部分的尽职调查不需要特殊的资质 。

而且尽职调查的团队也更多样化,有会计师律师it以及各行各业的专家。

从这里延伸出第四点区别就是报告的内容不同

因为甲方不同、需求不同 ,那么报告内容就一定是不同的。

审计报告要么是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、要么对注册资本发表意见 、要么就是对汇算清缴、研发费用或其他专项事项发表审计意见 。

随之相关报告的内容格式是统一规范的。

而且尽调报告的样式、报告的内容 、都是定制化的。虽然也是有各式各样的模板,但一般都是要根据甲方的需求,我们定制报告内容 。

尽职调查报告的内容是要比一般的审计报告内容更多更杂的 ,是对一个企业的综合调查。

比如针对债务,审计一般就披露主体公司这一层,尽职调查会把这个债务调查延伸的穿透到股东 、股东的股东、妻儿老小等等。

相比审计可能尽职调查还会涉及很多公司以外的内容 ,比如创始团队的情况,实控人的个人情况,个人的不良嗜好 ,婚姻状况等等等等 。

延伸出来第五点区别 ,就是调查作业手段和侧重点不同 。

因为我需要对A负责,所以我要想尽一切办法搞清楚B的真实信息,很多时候需要职业经验判断 ,在程序上很灵活。

审计呢需要对监管部门负责,就是严格按准则执行程序,勤勉尽责、客观中立比较重视程序 、底稿等依据。

我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 ,你们就能理解了,就是说尽职调查时,我看到这个东西是黑色的 ,我就可以直接下结论说他是黑色的 。

审计是我不看他是不是黑色的,就算我看到他是黑色的,如果我执行完程序 ,我的底稿可以支撑我说他是灰色的,我就可以说他是灰色的。

明白了么?尽职调查需要对甲方负责,审计需要对甲方和监管机构负责。甲方的不一样 ,导致逻辑以及侧重点不一样 。

尽职调查的手段多种多样 ,很多都朴实无华,就像当时瑞幸的做空报告,论证他们的收入问题 ,就是聘请了一个国内的团队,蹲在门店前统计客户订单量,就这么简单。

再比如银行资金 ,审计就是函证,尽调可能会看网银,也可能会亲自去打对账单。还有关于关联方的定义、是否实质经营等 ,尽调也更主观一些 。

虽然会计审计都强调实质重于形式,但他们对形式资料,形式证据的要求非常的高。

相对于尽职调查 ,就对于形式的要求没有那么高,但是也不是说拍脑门胡说八道,也要有支撑你理论的依据哈 ,但是这种依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。

很多时候 ,尽职调查的手段朴实无华,是因为很多事本身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,只不过被人为的复杂化 ,目的就是迷惑你 。

就比如商业模式,其实就是做生意,那么做生意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东西啊 ,根本不需要人教,一个没上过学的农民也知道要进城去高价卖。

所以论证商业模式是否成立的时候,一定要祛魅 ,把那些高大上的新词,那些眼花缭乱的模式摘出去。回到最原始的东西,讨论一下你到底提供什么产品、服务?在哪个环节挣钱?利润多少?就这么简单 。

看到这你们应该对尽职调查是做什么 ,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,你们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探寻风险 、论证商业模式、调查商业实质的商业侦探 。